科创板系列之九:杭可科技

九水基金   2019-08-21 本文章240阅读

特别提示:

随着外资进入A股,A股市场必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基本面研究将重于一切,炒题材概念极有可能象乐视网的股东一样万劫不复。

本平台致力于为散户提供个股和行业基本面研究,不研究选时,个股的基本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请大家密切跟踪,自行把握买卖点,盈亏自负。

 

一、公司简介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各类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为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可以整机成套设备出口并与日本、韩国等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紧密合作的后处理设备厂商之一。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产品为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等其他设备,其中充放电设备分为圆柱电池充放电设备、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包括常规软包/聚合物电池充放电设备和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方形电池充放电设备。

公司自从事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业务以来(含杭可仪时期),始终专注于各类可充电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目前公司已具备完整的后处理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并与韩国三星、韩国LG、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动力、天津力神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主要财务指标

公司收入快速稳定增长,后段设备市场空间大。2016年-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9亿元、7.69亿元、11.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3%,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分产品看,2018年充放电设备实现收入3.59亿元,占比达82.28%,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是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的不断推广,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快速增长,使得公司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的销售规模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消费电子产品销量在近几年

一直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但随着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快速更新,也会带动相关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增长率有望保持在30%-40%左右。

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且整体相对保持稳定。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同时公司产品在技术水平、可靠性等各方面均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因而一直以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11%、49.82%和46.53%,各类锂离子电池市场仍有较大空间,预计各类产品毛利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但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19%、64.04%和60.52%,总体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较高。但银行借款金额较小,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系预收款项金额较大所致。在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公司的预收款项规模也逐年递增,预收款项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29%、54.88%和55.51%,体现了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期,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但公司的流动负债主要为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公司偿债基础良好,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充足,利息保障倍数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公司拥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但存货周转率有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8.59次/年、9.90次/年和8.17次/年,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信用良好,客户支付验收款较为及时。同期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85次/年、0.80次/年和0.85次/年,主要系公司产品从发货至验收的时间间隔较长所致。


3、股权结构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曹骥与其子曹政,第一大股东曹骥直接持股比例为52.12%,通过杭可投资间接持股比例为26.78%,曹骥与其子曹政持有公司股份总计为80.07%。


4、重要风投及影子股

重要风投:深圳力鼎,持股5%

 

 

二、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1、市场空间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总称,其工作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电池中不存在金属锂,因此安全性较高。锂离子电池作为可充电电池,充放电循环可达几百次、数千次到上万次,故其相对一次电池而言更经济实用。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可充电电池按照材料分类可分为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也逐步占据了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

未来全球锂电池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日韩继续主导锂离子电池行业,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三国鼎立的竞争格局。由于目前整个二次可充电电池的产业链几乎已经全部转移至亚洲,在中国、日本、韩国相继扩大生产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占据了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总量的98.11%。三国的竞争策略各不相同,日本在竞争策略上更关注技术领先,已逐步着眼于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开发;韩国则更偏重于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及应用,产品以中高端为主;中国目前主要着眼于动力锂电池及消费类锂电池的产能扩张,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锂电产业全球扩张的同时,重心向中国转移。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日本、韩国、欧洲等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在全球布局中,各大电池生产厂家均把中国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份以来,国际锂电巨头均开始大规模在国内布局,韩国三星在西安设立工厂,韩国LG在南京打造动力电池基地,日本松下在大连投资4亿美元兴建汽车锂电工厂。在优良的投资环境、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和锂离子电池广阔的市场背景下,全球锂电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国大陆转移。随着锂电产业的全球拓展及全球锂电制造向我国进一步集中,我国锂电设备制造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锂电设备制造企业将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升级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中国锂电池产品定位由中低端迈向高端。早期,由于设备和技术上的优势,日本与韩国电池厂商占据了大部分中高端电池的市场份额。而我国由于锂电池制造工艺水平较低,导致串、并联而成的多芯锂电池组一致性较差,在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随着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对大容量、高性能锂电需求的增加,我国电池厂商需要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提高电池生产工艺。

未来,随着大容量、大功率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我国主要锂电厂商需要在中、高端领域提升竞争实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除了在锂电生产应用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攻克尖端技术外,在锂电装备领域也需要加大投入。锂电生产厂商需要与上游设备制造厂商在设备如何提升生产工艺水平领域协作研发,共同推进技术进步。

 

2、竞争格局

国外锂电设备制造企业专业分工较细,企业更多从事单一设备的研发生产,如国外生产锂电卷绕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皆藤、CKD以及韩国的Koem;生产涂布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东芝、富士、东丽、平野等;生产分条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西村;生产充放电设备的企业主要有日本的片冈、韩国的PNE等公司。国外锂电设备制造企业起步较早,日韩等国基础机械加工能力较为突出,其锂电设备制造厂商专业分工较细,积累了较好的技术优势。国外厂商的产品精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价格较为昂贵,与国内原材料的适用性较差。

我国锂电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国内从事相关设备制造的企业较多。但行业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主要从事生产线上的工装夹具及某一工序半自动化设备的制造。规模较大的企业目前也主要专注于锂电生产线上部分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国内掌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技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杭可科技以及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所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种类不尽相同,面向的客户群体及侧重点不一样,具体面向的细分市场有交叉但不完全重合。

近年来,具有锂电设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随着下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动力电池为主的高端需求快速发展,将逐渐淘汰规模小、不具备成熟市场竞争力的中小锂离子电池生产商,而大、中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将会倾向于购买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品牌设备,行业市场份额会持续向几家规模较大并且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集中。

未来我国锂离子电池设备生产商将主要遵循以下三种路径进行扩张:①整线化设备:将业务逐渐从一种或几种锂电设备逐渐拓展到包含前、中、后段多种锂电设备,力求可以向下游客户提供整套锂电池生产设备;②专注于单一设备领域,但是寻求下游多领域的开发运用,打破锂电单一领域运用的局限;③突破单一设备领域,将原本的锂电设备业务向前和向后延伸,打造阶段一体化设备或者形成阶段整线化锂电设备的供给能力。

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韩国PNESolution公司、日本片冈制作所、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营收方面,发行人2018年营业收入11.09亿元,净利润2.86亿元;根据现有公开数据,韩国PNESolution公司2018财年营业收入1.57亿元,净利润0.23亿元(汇率折算后);珠海泰坦(2017年被先导智能收购)2018年营业收入12.87亿元,净利润3.98亿元;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6.81亿元,净利润1.29亿元。客户分布情况方面,发行人的国际国内客户较为均衡;韩国PNESolutio公司、日本片冈制作所主要面向日韩本国内锂电池制造商;而中国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客户主要以国内客户为主。

设备主要面向的电池类型分布方面,发行人的设备面向动力及消费类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方形动力电池等全主流电池形态;韩国PNESolution公司的设备主要面向软包电池;日本片冈制作所的设备主要面向圆柱电池;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设备能够覆盖全主流电池形态的较少。

公司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中,八家为发行人的客户,说明发行人的技术水平在国内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三、未来看点


1、锂电后道处理与电池安全紧密相关,核心是充放电设备

锂电设备根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前段设备(电极制作阶段)、中段设备(电芯装配阶段)以及后段设备(后处理阶段),价值量分别约占总设备的35%、30%、35%。其中后处理阶段主要是完成电芯的激活、检测和品质判定,具体包括电芯的化成、分容、检测、分选、PACK等工作。

后处理工序是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必备工序,经过后处理,锂离子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并对制造一致性高、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的锂电电芯及电池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段设备主要由充放电设备、电压/内阻测试设备、分选设备、PACK生产线、自动化物流设备及相应的系统整体控制软件等组成。

按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看,后处理的工艺流程按顺序主要分为化成、分容、检测、分选以及PACK。其中化成和分容必不可少,以这两个环节为例分析充放电设备在后道中使用状况。

1)化成,就是激活电芯,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所以化成只是充电的过程,不需要对电芯进行放电,因此可以使用单独的充电机(常被称为化成机);但由于化成之后紧接着分容工序(分容需要对电芯充放电),因此化成工序完成后还要对电芯进行放电,从而许多厂家直接使用充放电设备来进行化成。

2)分容,即“分析容量”,就是将化成好的电芯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容量,该工序需要的设备为充放电设备。锂电池的关键参数(电池容量)是在化成中活化而形成,在分容中测定,因此充放电设备是后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直接关系到电池产品的合格率和批次的一致性。充放电设备的小工作单位是“通道”,一个通道可以为一个电芯进行充放电,多个通道组成一个单元(BOX),若干个BOX组合在一起(为合理利用空间),就构成了一台充放电设备。

 

2、锂动力电池迎扩产高峰,后道设备需求强劲

设备更新迭代快,为设备需求添动力。从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周期角度来分析,随着锂电池下游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以及锂电池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不断更新,电池制造商和设备商之间将会更加紧密协作不断技术改造和开发新工艺,这会加快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过去的5-8年的更换周期已经缩短至到目前的3-5年的更换周期,以适应于新技术、新工艺。未来驱动设备采购的因素除了新增产能还有存量产能的更新改造。

消费电池需求趋稳,动力电池成行业发展动力。从产业下游市场空间来分析,锂电池主要集中在消费锂电池(数码产品用)、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锂电池(工业储能用)三大行业。由于工业储能电池目前基数较小,而消费锂电池虽然目前占比较大,但下游3C电子需求趋于饱和,近年来占比逐渐下滑,从2015年起,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市场占比均出现下降,主要突破口在智能穿戴市场,但目前该市场规模不大。综上,锂电行业未来新建产能和新增需求将集中于动力锂电领域。

中长期来看,结合《“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辆以上,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分析锂电设备市场空间:从国内需求角度分析:1)我们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或达250万辆,其中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分别约200万辆、18万辆和30万辆;2)假设2017-2020年还有2025年,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50%、52%、54%、55%;3)随着设备效率的提升,预计2017-2020年单GWh设备投资额分别为3/2.5/2.3/2亿元;到2025年单GWh设备投资额降低为1.2亿元。

可以初步测算,到2025年,我国国内动力电池实际产能将会达到570GW左右,其中2025年当年新增产能是322GW,锂电设备需求是386亿元,其中,后道设备需求是136亿元。

 

3、电池厂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设备商强者更强

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三甲依次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23.23GWh、11.46GWh和3.00GWh,分别同比增长123%、111%和55%。2018年电池厂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从上一年的28.7%增长到44.7%,比亚迪从15%提升到22%。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CR5高达74%,CR10达83%,而2017

年的CR5和CR10分别是60%和72%,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锂电设备企业也会都去竞争优质客户资源,电池行业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后段设备是锂电池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设备性能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良品率及一致性,因此锂电池生产厂商在前期选择设备供应商时都极为谨慎,需经多个环节才能获得客户认可。由于选择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形成供货关系,除非出现重大问题,锂电池厂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设备供应商,而是倾向于与供应商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目前,后段设备企业CR10估计可达到60%,随着上游电池厂的市场格局变化,预计2019-2020年,后段设备企业CR10将达到80%-90%。因此我们认为,作为行业龙头的杭可科技、珠海泰坦等有望充分受益,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文中信息及数据来自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券商研报、公告及实地调研)

 

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文章来源:奥马哈研究院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