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系列之一:微芯生物

九水基金   2019-06-17 本文章279阅读

特别提示:

随着外资进入A股,A股市场必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基本面研究将重于一切,炒题材概念极有可能象乐视网的股东一样万劫不复。

本平台致力于为散户提供个股和行业基本面研究,不研究选时,个股的基本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请大家密切跟踪,自行把握买卖点,盈亏自负。

 

一、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旨在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具备完整的从药物作用靶点发现与确证、先导分子的发现与评价到新药临床开发、产业化、学术推广及销售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01年,公司主要创始人XIANPINGLU先生携手时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宁志强、遗传信息学华人科学家石乐明先生和胡伟先生回国创业,微芯生物在深圳诞生。

截至2018年末,公司共拥有员工371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共计25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9.81%,具有博士学位的员工14人,其中3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2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截至2018年末,公司拥有104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8.03%。


1、主营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新类药物,目前公司92.6%来自于西达本胺片,西达本胺片为HDAC抑制剂,通过抑制其正常生物活性,介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等途径实现抗癌效应。

 

2、主要财务指标

2018年实现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20.8%。

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03亿元,占三年营业收入接近60%;近三年研发投入费用化比例超过50%。


3、股权结构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XIANPINGLU先生,直接持有公司股份6.16%,通过海德睿达、海德睿远、海德鑫成以及初创团队持股平台海粤门、员工持股平台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持有公司股份25.70%,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31.86%。


4、重要风投及影子股

重要风投:

1、萍乡永智英华元丰投资合伙企业,持股6.9%,主营为股权投资管理业务。

2、Vertex,持股5.81%,注册于新加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股权投资管理业务。

影子股:

1、搜于特:搜于特集团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入股的杭州南海成长创科投资合伙企业间接参股了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江苏国信:通过江苏信托旗下基金,经股权穿透间接持有深圳微芯生物0.427%股份。


二、竞争优势

 

1、拥有自主研发平台的原创新药企业

微芯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肿瘤、代谢和免疫疾病领域的原创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企业。通过其自主研发“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的核心技术,成功发现和开发了包括已上市的西达本胺片、在研的西格列他钠片、西奥罗尼胶囊等一些列创新分子实体(NME),产品链覆盖从已上市销售到早期探索性研究的不同阶段、不同疾病领域。

新药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过程充满风险。根据美国医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统计,国际上平均每5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化合物只有一个最终能够进入市场,平均耗时9-15年,平均成本为数亿美元。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leadcompound)以及建立一整套快速、优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使新药研发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决定——即什么样的先导化合物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

化学基因组学对于降低新药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已被国际上新药研发企业所广泛关注并逐渐进入实际应用和实践阶段的药物创新核心技术;其中,基因芯片以及相应的信息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基因组学技术利用大量已知的基因表达数据及其功能意义分析,通过对各种已知化合物及新分子实体对全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并行研究,对新化合物的可能分子药理和毒理进行评价和预测,综合评价指标最好的先导化合物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

微芯生物于2001年成立,根据生命科学和新药研发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技术,2002年成功构建国际领先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该系统整合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及组合化学、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筛选、基因表达谱芯片(微阵列基因芯片)对分子药理和毒理研究、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分析及软件支持等内容。公司“微芯”即表达公司利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用于药物筛选(Chip-screenBiosciences)这一重要技术特征。

公司是国际上最早利用该技术体系于创新药物早期研发中,并利用该平台在靶细胞模型上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基因组学大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累积了针对上百个已知药物、上百万个全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数据,为公司新药研发提供极其丰富的分子药理和毒理信息,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

2003年,公司与美国FDA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开发与软件相互使用相关的协议,通过集成自主开发的上述3个化学基因组学数据挖掘分析软件和美国FDA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开发的内部软件系统,实现化学结构、基因靶标、生物活性数据库的整合。

立足该平台,公司已研发出一系列原创新分子实体(NME)。包括已上市的西达本胺、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等,形成丰富的新药研发管线。

近三年60%的产品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03亿元,占三年营业收入接近60%;近三年研发投入费用化比例超过50%。


2、西达本胺: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西达本胺片(Chidamide/Tucidinostat,CS-055/HBI-8000)是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分子实体,属于苯酰胺类化合物,可选择性抑制第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中的1、2、3亚型和第IIb类HDAC的10亚型。


2013年7月西达本胺片被列入加快审评计划,2014年12月,西达本胺片获得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HDAC抑制剂药物,同时也是我国首个根据II期临床数据获得有条件批准上市的创新药。

组蛋白是DNA链形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载体。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顾名思义即任何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活动的过程,并且这种改变可以传递给子代细胞(部分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表观遗传学涵盖的细分领域非常广,包括组蛋白的修饰(乙酰化/去乙酰化、甲基化)、DNA甲基化、microRNA、non-codingRNA等,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自然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领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被开发的靶点之一。

组蛋白的修饰目前并没有发现其参与特定的生命活动,其调节具有一定的“广谱性”。乙酰化/去乙酰化是组蛋白修饰的途径之一,HDAC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蛋白。HDAC具有多个亚型,全球针对不同亚型的药物开发项目很多,已上市的HDAC抑制剂包括Vorinostat等;HDAC抑制剂通过抑制其正常生物活性,介导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等途径实现抗癌效应。在众多上市的HDAC抑制剂中,西达本胺是首个上市的亚型选择性HDAC抑制剂。

恶性淋巴瘤是源自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总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以NHL更为常见,新发淋巴瘤患者中大约有90%为NHL。NHL是一大类淋巴系恶心肿瘤的总称,按照ICD-10分类系统,其包括30多种淋巴系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滤泡性淋巴瘤等。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中的一组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包括非特指型(PTCL-NOS)、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淋巴瘤(AITL)等。在欧美占NHL的10-15%,美国每年新发病例约9500例。在中国,占所有NHL的29.6-39.1%;据估算,中国年发病人数约在5万人左右,其中就诊新发病例约在1.5万~至2.5万。

与国外上市的HDAC抑制剂相比,西达本胺对PTCL的客观缓解率和国外上市的药品Pralatrexate和Romidepsin有可比性(三项研究独立影像评估有效率分别为27%、25%、28%),且持续3个月的缓解率更高。对于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疗效较为突出,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基于该研究,NMPA批准西达本胺片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基于II期研究数据获批上市的国产新药,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上市的HDAC抑制剂。PTCL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将其作为PTCL二线治疗首选药物。

 

3、优秀的创始团队

公司董事长为鲁先平,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公司的主要发起和筹建人之一,是一位具有美国创业经验的海归科学家。

个人履历:

1989~1994年在美国UCSD(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医学院药理系做博士后研究员。

1994年共同参与创建了位于加州圣迭哥的Maxia药物公司和Galderma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

1995~1998年分别任美国Galderma(雀巢公司的子公司)药物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生物部助理主任和药物开发首席研究员。

1998~2000年任该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任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级访问教授,期间成功融资和创建了微芯生物公司。

团队其他创始人: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宁志强;遗传信息学华人科学家石乐明先生;遗传信息学华人科学家胡伟。

 

三、未来看点

 

1、西格列他钠:新一代PPAR全激动剂型口服降糖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机体内一组细胞核受体,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针对该靶点进行的药物开发设计常见的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已知的PPAR亚型包括PPAR-α、β/δ、γ,不同的亚型参与不同的生命活动,针对各亚型开发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调脂药物(PPARα激动剂)、替米沙坦(PPARβ/δ激动剂)、TZD类胰岛素增敏剂(PPARγ激动剂)已上市多年;针对其中两种亚型(α/γ、α/δ、β/δ)的不少激动剂化合物在研发进程中;同时,目前亦尚无PPAR全亚型激动剂药物上市。

格列他类药物的开发已持续多年,多为PPAR双亚型激动剂,目前尚未有相关药物上市。

西格列他钠是微芯生物基于自有的研发平台发现的PPAR抑制剂创新分子,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西格列他钠携带一个手性中心,具有两种对映异构体。

利用人肝癌细胞株L-02检测两种对映异构体对PPAR各亚型的激活活性,结果发现,两种西格列他钠对映异构体对PPAR各亚型均具有激活活性,但是存在活性程度的差异,对映异构体1和2对PPARα的半激活活性(EC50)分别为5.385μM和1.135μM、对PPARγ的EC50分别为2.709μM和0.076、对PPARδ的EC50分别为>10μM和1.93μM,其中2型西格列他钠对映异构体对三种亚型的PPAR激动效应较1型对映异构体强,尤其是针对PPARδ亚型两者差异较大。

西格列他钠已在国内完成III期临床研究,适应症为II型糖尿病,是全球最早完成III期研究的PPAR全亚型激动剂。对比吡格列酮治疗II型糖尿病III期研究结果显示,西格列他32mg、40mg、48mg均有类似吡格列酮的降糖效果,但16周结果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安全性可耐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服药周期长,并发症或共患症较多,一种新药需要大量的、跨度较长的临床研究或真实世界数据支持其成为该领域重要的治疗方案,从而打开用药市场。预计西格列他钠上市后,将继续开展大规模的队列研究。

目前该产品已向NMP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预计2019年底或2020年上半年获批上市。同时,因其PPAR全亚型激动活性,公司后续将开展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适应症的研究。


2、西奥罗尼:多靶点选择性激酶抑制剂

西奥罗尼(CS2164)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靶点蛋白激酶抑制剂,对VEGFR1/2/3、PDGFRα/β、CSF-1R和AuroraB均有显著的体外抑制活性(IC50<10nM)。目前正在针对卵巢癌、小细胞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肝癌等不同适应症的II期临床研究。公司募投项目计划建设西奥罗尼原料药0.4吨和制剂2000万粒产能的生产线。


 

3、募投规划西格列他钠1.05亿片的产能,对应销售额接近5亿元

公司IPO募投项目“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包括西格列他钠生产线,其中原料药生产车间规划为1.7吨、制剂车间规划为1.05亿片西格列他钠片剂。公司西格列他钠片规格为16mg/片,假设用药方案为32mgQD,日用药费用为10元,对应销售额接近5亿元。

  (文中信息及数据来自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券商研报、公告及实地调研)

 

投资有风险,买卖需谨慎,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文章来源:奥马哈研究院

一键咨询